西元 2020 年 09 月 15 日 第75-2期會訊 | |||
新知宅急便第ㄧ篇 | |||
新知宅急便
量身訂做的教育介入以提升兒癌存活者之健康行為 自我效能:隨機對照且追蹤4個月的研究 出處: Li‐Min Wu, Chin‐Mi Chen, Hsin‐Tien Hsu, Fan-Ray Kuo & Hsiu‐Lan Su (2019). Tailored education enhances healthy behaviour self-efficacy in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with a 4-month follow-up 網址:https://doi.org/10.1111/ecc.13063 作者: 1. 吳麗敏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2. 陳金彌 輔仁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 3. 許心恬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 4. 劉怡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 5. 蘇秀蘭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專科護理師 轉譯者: 陳金彌輔仁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 證據等級:Level II 實證標準: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11 Levels of Evidence 實證類型:介入型 問題重要性: 治療和照護的進步雖然提高癌症兒童的存活率,但兒癌存活者仍須面臨癌症和治療相關不利健康的結果。約60%的兒癌存活者至少罹患一種長期合併症,其中80%存活者的合併症需要接受治療。因此提高兒癌存活者症狀管理之自我效能和健康促進行為,將有助於提高其自我效能,進而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規劃兒癌存活者的健康促進策略就顯得特別重要。
目的: 本研究採隨機分派、重複測量的研究設計,評值教育介入措施對於兒癌存活者之健康行為自我效能之成效。研究對象共有69人,其中,實驗組34人,接受6次個人教育和後續電話追蹤,每次45至60分鐘,內容包括兒癌存活者對癌症相關延遲副作用的自覺(1次);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5次)。對照組35人,僅接受常規照護。最後,兩組各有32人完成研究。在前測、介入後一個月、介入後4個月皆使用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和健康促進生活量表進行成效評量。 PICOS P = 8至20歲已完成癌症療程±2個月之兒童癌存活者 I = 6次個人教育和後續電話追蹤 C= 常規照護 O = 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健康促進生活 S = 台灣南部某醫學中心的兒癌病房 結果: 1. 實驗組在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和健康促進生活得分隨著時間而顯著增加(all p < 2. 實驗組在接受教育介入後4個月,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得分顯著高於對照組 3. 研究對象給予介入措施很高的評價,其評定助益性平均得分為9.29分(滿分10
4.本研究提供之自我效能教育介入措施,除運動外,對於增強兒癌存活者的健康行 1.提供兒癌存活者可接受的客製化的教育介入措施與電訪追蹤,內容包括:教導兒癌存活者自覺癌症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以及健康促進行為,例如:健康飲食、運動、疾病照護以及學校表現與同儕關係之維繫。 2.每次教育介入措施前,護理人員都會與兒癌存活者雙向溝通,例如:請兒癌存活者表達其關心的健康議題,或分享個人健康促進的生活經驗,以提升兒癌存活者促進個人健康的動機。 3.密集一週完成6次的個人教育,以及後續4個月的電話追蹤,能提升兒癌存活者健康行為自我效能與健康促進生活。 4.但此教育介入措施尚無法有效提升兒癌存活者的運動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