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 2020 年 05 月 20 日 第74-4期會訊
 芳草集 專訪蔣欣欣教授
 與團體心理治療的相遇

蔣教授與團體心理治療的相遇,源自大學時代在精神科護理學實習課程中,體驗到臨床實習討論會中,看見不一樣的自己。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躍身為帶實習的老師後,深感自身在對於學與用之間的落差,以及當時工作的精神科病房缺乏團體心理治療的活動。藉由參與救國團張老師培訓課程中團體的體驗,開啟以團體心理治療改善住院精神科病人健康的念頭。之後,於研究所畢業後,再次回校擔任助教,認真的思考身為精神衛生護理教師,應該由個別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團體心理治療三個面向,選擇一條自己努力的方向。當時覺得個別心理治療需要某種天分,家庭治療很難介入,因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而團體心理治療是眾人一起效力,就選擇朝團體心理治療的方向發展。

 

國際交流

蔣教授於2007年擔任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在國際交流這條路上,蔣教授陸續地發表團體心理治療的論文,參與國際會議,並且代表中華國參選國際團體心理治療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roup Psychotherapy and Group Processes, IAGP)的理事,於2009年獲選為國際理事,參與為期六年的國際理事活動,期間認識拉岡精神分析學派的臨床心理學家Macario Giraldo,除了深化其視野,並且將心理劇與社會劇的元素帶入護理專業的教學活動。

 

團體實作與反思的教與學

依據質性研究與團體心理治療的基礎,2002年蔣教授從研究中發現問題導向小組教學(PBL)能幫助學習立即思考與討論,由對話形構知識、整理過去經驗,以建立夥伴關係等。開始更用心以團體動力改善護理教學,在臨床護理研究所,開設團體的課程,並且以經驗性團體到督導團體,指導精神心理衛生護理學研究生,提升其帶領病人團體的能力。此外,辦理護理與哲學對話、人性化關懷等的研習活動,促進護理學、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的跨領域對話。

 

參與糖尿病共享門診的因緣

蔣教授幾年前,參加丈夫喻永生醫師與台灣糖尿病之父林瑞祥教授的一次聚會,席間發現林教授對團體治療的興致,餐敘後,寄給林教授一本作品,後來很開心知道林教授不僅親自參加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辦理的課程,並且邀請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設計與協助推動糖尿病共享門診的訓練課程。這一段因緣,促成2019年以桃園地區診所為主的開業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們,完成糖尿病共享門診的系列性課程,並且實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與照護品質。

堅持於護理專業的信念:
生活與護理共融

蔣教授表示能堅持於護理專業的信念,來自於對自身的體驗。護理專業和自身的成長,是不斷的彼此交織與轉換,護理專業可運用於生活,生活中又包含護理專業。而蔣教授也是三位孩子的母親,透過為人母親的教養,會運用在護理學生的教育上。所以護理專業與自身環境有一個良性的互動,會讓蔣教授覺得能身為護理人是上天給予的恩賜。

 

予護理後輩的建言: 誠實面對自己

蔣教授想告訴護理後輩,請好好做自己、誠實面對自己、你就會是個好護理師。在臨床上常講,看到某些護理師,你的病就好了,那為什麼他會讓人很舒服?因為他是一個完整的人,他不會跟他的工作分離,他會面對自己的困難,會發現自己哪裡有問題,隨時調整自己、活出更好的自己。並且不會讓自己沉浸在那虛假的自我裡,費力地壓抑自身,進行表層演出,讓自身極度勞累(burn out),而對病人失去耐性。如果誠實面對自己,就較能夠調整自我。誠實的做自己,自然也會很快樂。
 國際護理榮譽學會 中華民國分會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護理學院A1318辦公室
 The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Lambda Beta-at-Large Chapter in Taiwan, R.O.C
聯絡電話(02)2966-1733
虛擬主機 & 網站維護威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