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 2018 年 04 月 02 日 第65-4期會訊 | |||
芳草集 | |||
護理與我 台大護理學系所 賴裕和教授 專訪 台大護理學系所 吳佳儀副教授 撰稿 簡介 現任:台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台大醫學院研發分處副主任、台灣護理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理事長 國內重要經歷:台灣腫瘤護理學會理事長 國際重要經歷:國際榮譽護理學會中華民國分會理事長、國際支持性癌症照護學會理事、歐洲腫瘤醫學會-緩和醫療暨支持性照護委員會委員(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 ESMO- Palliative & Supportive Care Faculty)、國際疼痛研究學會-疼痛課程護理委員會委員(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Curriculum Outline on Pain for Nursing Member) 人生與護理的際遇始於偶然 賴教授出生於台中,來自一個書香世家。會踏入護理這條路是緣分使然,進到護理系就讀後,便逐漸開始了解這個結合關懷與科學的專業領域;也因為護理與她喜歡助人的特質非常符合,於是便深深的吸引著她繼續往護理之路前進。大學畢業後她決定跟其他同儕走不同的路,選擇到外院自我磨練,近三年在林口長庚醫院的臨床經驗啟發了她對於之後在腫瘤護理專業發展的規劃。賴教授強調早年的臨床經驗讓她學習到時間管理和優先次序的重要性,這樣的體會深深影響了她往後兼顧教學、臨床、行政服務之路。當時的她想挑戰自我,她說:「若是在最忙的醫院我都能生存,就沒有什麼難事了!並且,我才能知道學校所教的護理,要如何落實到忙碌多變的臨床照護,以及如何將病人的問題轉譯成研究的內涵,以發展更貼近病人及家屬需求的研究」。自述個性溫和但不激進,賴教授對護理所抱持的堅持、積極與熱忱,延續至今。 護理生涯的基礎 大學畢業後經過臨床工作近三年的磨練,她決定前往當時全美在癌症照護領域最頂尖的賓州大學就讀碩士班,致力於學習腫瘤護理及癌症病患的疼痛管理,三學期一整年的碩班課程中,她跨足了近30家醫院實習,自行規劃每週三整天的臨床實習,如此緊湊的學習歷程,賴教授似乎不以為苦,甚至樂在其中;更令人佩服的是,在她碩士畢業回台的第二天,隨即返回護理崗位,在台大醫院腫瘤照護服務,擔任過腫瘤臨床護理專家(Oncology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以及護理長,因自覺在更高的研究能力之不足,四年後再度赴美就讀博士。賴教授強調從臨床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她的興趣,她鼓勵護理年輕一輩,預先想清楚希望接受何種碩士訓練,再從碩士訓練中奠定好研究基礎。她進一步補充“我對於解決複雜的問題有興趣”,並指出護理是一門「應用科學」,基於她豐富的臨床基礎及對護理的好奇心,在北卡羅萊納大學護理及雙修心理學的哲學博士四年課程中,她學習疼痛控制以及認知與社會心理專業知識,研修解決癌症病患的疼痛困擾之道,並積極參與「國際疼痛研習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返台後至北醫發揮所學,繼續她另一個護理職涯階段,這段期間也是奠定她教學/臨床/服務生涯深厚基礎的時期,每天都是充實地忙碌於上課、帶實習、研究、及專業服務,在北醫期間擔任護理研究所所長,成立碩士專班及博士班,並於所長期間爭取創立獨立之護理學院。 平衡教科研發展、連結跨領域合作 很難想像在忙碌的護理生涯中,賴教授是如何兼顧所有事務?她坦言最忙碌的時候平均每天只睡5小時,也常熬夜完成手邊工作。然而,這樣的生活對她來說似乎甘之如飴,因為她認為“我的存在能幫助病人、指導更多碩博士生,發揮教學影響力”,學生可以幫忙更多人,這樣的精神實在令人感佩。她進一步補充:從研究中能發現更多的研究議題,但重要的是,要去了解病人與專業人員的需求,將研究結果轉譯至臨床照護、連結實證研究與專業服務,以解決病人的問題。此外,她在腫瘤醫學專業團隊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串連跨領域專業聯盟,透過不同領域專業人員的合作,擴大病人照護的深度及廣度。長期耕耘癌症照護而平衡臨床教學、科學研究、行政服務三大任務,這一體三面的專業發揮,賴教授認為關鍵在於時時掌握國際新知的脈動,擁有廣泛的專業知識,維持自我成長及終身學習,無形中逐步拓展專業影響力,才能有所發揮,這也是她對年輕護理學者的期許。當問及學術領域最大的痛苦為何?她答道:“寫計劃案”,我想這點能引發許多護理人的同感,研究計劃的創新性規劃及撰寫,對於已經是很忙碌的賴教授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從多年來她的努力耕耘,可以了解到一步一腳印的道理。 從健康照護與疾病預防的護理典範 賴教授從耕耘多年的癌症臨床服務、教學與研究,進展到成為戒菸防制的推手,並擔任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理事長,是一個典型的研究轉譯典範。本次訪談中因時間限制對此歷程著墨不多,但可看出她對該領域的投入甚多,也因其於國內外相關研究與服務的努力與堅持,才能促成學術成果的轉譯。她在腫瘤護理研究的國際接軌上不遺餘力,曾受邀擔任IASP疼痛處理課程護理委員會唯一的亞洲代表,於2007-2012年獲選為MASCC (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國際支持性癌症照護學會理事、並且連任兩屆國際榮譽護理學會中華民國分會理事長;此外,她曾於2002年獲頒美國腫瘤護理學會的國際貢獻獎(International Award for Contribution to Cancer Care),2013年獲STTI總部研究者名人堂(Nurse Researcher Hall of Fame)引介,並於2014-2017年擔任ESMO疼痛課程護理委員會委員,活躍於國際腫瘤心理社群(International Psycho-oncology Society)。可見,賴教授致力推動專業發展與提升台灣腫瘤護理的國際能見度,其成就有目共睹。最後賴教授用一句話勉勵所有護理人「病人在那裡、研究就在那裡」,她認為花時間關心病人,是一切護理專業發展的根本,也期盼大家發揮好護理角色,提升照護能力與品質。賴教授目前正身體力行的朝向菸害防制與癌症預防的方向而努力,她一路走來,從健康照護出發,到目前致力於癌症預防的歷程,足以成為我們學習的最佳護理典範 後記 與賴教授簡短的90分鐘訪談,尚無法紀錄其完整的專業發展及生命歷程,但已能深刻體會其與眾不同的生命力,且從她的經驗分享得到啟發。願本文能勉勵更多護理人,發揮自我價值,使台灣護理專業更加蓬勃發展,民眾健康獲得更多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