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 2018 年 04 月 02 日 第65-3期會訊
 新知宅急便
 社區護理人員能助憂鬱病人提升日常生活功能

 

出處:Buszewicz, M., Griffin, M., McMahon, E. M., Walters, K. & King, M. (2016). Practice nurse-led proactive care for chronic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8, 374–380. Doi: 10.1192/bjp.bp.114.153312

網址: http://bjp.rcpsych.org/content/bjprcpsych/208/4/374.full.pdf

證據等級Level II

實證標準Oxford Centre for EBM 2011 Level of Evidence

實證研究:

護理主導的積極照護介入措施對於社區慢性憂鬱患者改善成效: 一個隨機對照試驗研究

楊政議 大葉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吳佳儀 台灣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

背景:憂鬱是一個全球性的重要照護議題,憂鬱狀況在慢性疾患例如糖尿病、慢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亦為常見,且可能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若處理不當,慢性憂鬱可能導致心理社會疾病的高發病率、醫療高使用率以及高致死率。在英國,多數的憂鬱患者都在基層醫療單位接受治療,然現行方式不僅成本較高且成效有待檢驗。因此需要找出一個成本低廉且有效的照護方式

目的採隨機對照試驗進行為期兩年的縱貫性追蹤研究檢測護理主導的照護介入措施是否能夠有效改善病人憂鬱狀態日常生活功能及其生活品質

P : 慢性憂鬱病患實驗組251對照組235人。

I : 護理主導的照護介入措施:包括

(1) 常態性的診所醫師追蹤診治。

(2) 受訓過的護理人員密集追蹤訪視(2年期間進行10次),訪視中評估病人的身心狀況以及用藥情形,憂鬱症狀的處理以及與個案討論其他可行的治療方式。

C : 常態性的診所醫師追蹤診治

O : 憂鬱狀況日常功能障礙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結果/發現:

1.     護理人員2年持續地定期接觸與照護慢性憂鬱個案,評估其身心狀況、提供即時所需照護,有效改善個案的日常生活功能。

2.     整體而言,兩年的追蹤對於改善個案的憂鬱狀況,以及提升個案的生活品質都沒有顯著效益。但對於提升個案的日常生活功能有幫助。

3.     10次訪視都持續不間斷的實驗組個案,相較於對照組個案可能可減少其憂鬱狀況。

 

結論與臨床實務應用

  運用短期課程,訓練非精神科護理背景的診所或者社區護理人員,透過長期、常態性的訪視慢性憂鬱或抑鬱的社區民眾,提供其定時以及適當的護理處置,可有效增加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雖然對於憂鬱以及生活品質改善狀況有限)英國的成功經驗,可提供台灣思考如何運用現行體制的護理人員增進社區慢性憂鬱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除可提升社區病人照護品質,亦可提升護理專業功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護理主導的照護模式(nurse-led care)慢性憂鬱(chronic depression)、初級照護 (primary care) 隨機對照試驗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國際護理榮譽學會 中華民國分會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護理學院A1318辦公室
 The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Lambda Beta-at-Large Chapter in Taiwan, R.O.C
聯絡電話(02)2966-1733
虛擬主機 & 網站維護威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