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 2015 年 10 月 06 日 第57期會訊 | |||
理事長的話 - | |||
理事長的話
秋天是色彩豐富、果實豐收的季節,過去這一季度,本會在秘書處與各委員會共同努力下也累積相當豐富的成果的。感謝「社區暨國際事務委員會」協助聯繫旅行社組團,並由委員會委員陳桂敏教授擔任領隊,於7月22日至29日率領本分會活動會員共計15人前往波多黎各,參加國際護理榮譽學會舉辦之第26屆國際護理研究年會。為增進護理科學家實證知識轉譯與資料庫分析之能力,本會於9月29日由「學術委員會」委員陳靜敏教授協助籌備,於成功大學護理學系舉辦「護理實證的知識轉譯與資料庫分析工作坊」,工作坊中特別邀請到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護理學院國際事務副院長Dr. Mary Beth Riner 擔任講座。雖然工作坊當日適逢秋颱肆虐,本會會員及年輕護理科學家們學習的熱情不減,學員出席仍然踴躍。 培育優秀年輕護理研究人才以及促進護理研究風氣是國際護理榮譽學會中華民國分會的優良傳統與核心價值,有感於此,本人特於7月份舉行之本屆第二次理監事聯席會議中提出「優秀新科博士學術獎」獎項及甄選辦法,該辦法於會中獲全數理監事同意,並於8月份公告徵求第一屆「優秀新科博士學術獎」之申請。期望藉此獎項之設立,提升護理科學研究成果對護理科學之貢獻及臨床應用之價值,並冀望新科博士能貢獻一己之長於提昇護理專業發展與闡揚國際護理榮譽學會-「愛、榮譽、勇氣」的精神。
理事長蔡佩珊寫於北醫 |
|||
新知宅急便:
嚴重精神疾患之生理健康建議
General physical health advice for people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專科護理師林玉真
背景
罹患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和一般人相比,通常有較差之生理健康狀況,同時也有較高罹病率,在發病初期也有較高的死亡率。舉例來說: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個案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10年,罹患精神疾患者罹患心臟血管疾病、感染疾病(包含HIV和AIDS)、糖尿病、呼吸疾患和癌症亦比一般人高。
提供建議以改善其在臨床上常見生理問題,而醫療專業人員之建議在個案之行為上常有正向之成效,建議也鼓勵個案尋求協助和治療。健康的相關建議可以改善罹患嚴重精神疾患者之生活品質和生命,所以對罹患嚴重精神疾患者提供生理健康建議是目前的顯學,但如何提供較佳之建議和資訊,也是健康從業人員的責任和壓力。
目的
運用回顧文獻找出對嚴重精神疾患提出生理健康建議的影響(排除個別化健康措施)。
搜尋方法
搜尋「考科藍圖書館思覺失調症臨床試驗註冊群組」(最後搜尋日為2012年10月),該群組包含CIHAHL, BIOSIS, AMED, EMBASE, PubMed, MEDLINE和PsycINFO以及臨床試驗註冊系統等資料庫,本次搜尋並無設限語言、日期、文獻規格或者是發表狀態等限制。
納入/排出條件
隨機臨床試驗、18-65歲嚴重精神疾患者(NIMH於1987提出之診斷標準)其診斷為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a-like disorders, bipolar disorder, or serious affective disorders、排除dementia, personality disorder 和 mental Retardation等診斷。
資料收集及分析
獨立分析不同來源之文獻。治療的有效性二元結果變項使用風險比(Risk Ratio, RR)以及95%信賴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 CI)、連續性變項的群組比較使用平均數差異(Mean Difference, MD)且設定95%信賴區間(CI);同時使用固定效果模式來進行整體分析,文獻入選標準則使用實證醫學證據評比等級(GRADE)來製作結果摘要表。
結果
共評讀7篇符合之文獻,而在提供「生理健康建議」和「標準治療」兩組比較上,共有6篇等級不高的文獻(964位個案)。生活品質的測量部分,有1篇文獻顯示沒有差異(54位個案、1隨機臨床試驗、平均數差異=0.20、信賴區間= -0.47-0.87、證據品質欠佳);有2篇文獻顯示:雷曼生活品質量表中的醫療成效量表(精神層面)有差異(487位個案、2個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平均數差異=3.70、信賴居間=1.76-5.64),但在死亡上沒有差異(487位個案、2篇隨機臨床試驗、風險比=0.98信賴區間=0.27-3.56、證據品質欠佳);但有2篇文獻顯示:生理健康狀況欠佳者使用疾病預防服務的需求量顯著性越高(363位個案、1個隨機臨床試驗、平均變異數=36.90信賴區間=33.07-40.73),在服務使用上,使用1或多項基層醫療者顯著性比諮詢者高(80位個案、1個隨機臨床試驗、風險比=1.77、信賴區間=1.09-2.85);罹患嚴重精神疾患者社經地位相差無幾,彼此之間雖差異大(>30%)卻相似(964位個案、6篇隨機臨床試驗、風險比=1.11信賴區間=0.92-1.35),提供一種和多種生理健康照護建議間則無明顯之差異。
結論
一般性的生理健康問題可能會讓罹患嚴重精神疾患者使用超過一種以上的醫療服務,就長遠而論更可能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從另一方面來看,臨床醫療人員可能耗費更多精力、時間、和金錢等資源給予其無效之建議;本研究之結果因為證據等級較為薄弱,相對也影響對於提供生理健康建議可以改善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精神層面,而非生理層面)建議之強度;這些證據雖僅以研究為基礎,對於照護者、罹患嚴重精神疾患者、研究者、和資助者而言,仍是令人感興趣的重要議題。
本實證資料之特色為:
本摘譯內容於2011年首度發表,於2014年進行更新。
統整共計7篇隨機控制試驗研究的結果、有1,113位研究對象,共有6篇文獻比較提供生理健康建議和一般治療,有1篇比較藝術於健康生活的建議(例如:素描和陶藝)。很可惜的是證據等級欠佳,僅有少部分的證據可以支持提供生理建議可以改善健康相關之生活品質之心理層面,而非生理層面,亦無研究顯示生理健康建議在生理健康行為或疾病致死危機上有足夠大之影響力;雖然研究結果不如預期,但是在臨床上卻發現醫療機構提供相關健康建議或可降低健康照護之費用。
參考文獻
Tosh, G., Clifton, A. V., Xia, J., & White, M. M. (2014). General physical health advice for people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Cochrane Database Systematic Reviews, 16(2), CD008567. DOI:10.1002/14651858.CD008567.pub3
|
|||
初次發病精神個案親屬照顧者的求助經驗:質性實證系統性回顧
Carers' experiences of seeking help for relatives with first-episode psych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litative evidence.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專科護理師林玉真
國立陽明大學學校衛生研究中心個案管理師游淑瑤
Best Practice: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sheet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2013; 11(11): 183-361.
資訊來源
本篇文章Best Practice information sheet是摘自2013年JBI系統性文獻回顧圖書資料庫。全文可至JBI網站取得(www.joannabriggs.edu.au)。
建議等級
依據JBI所發展的2006 Grades of Effectiveness1建議等級1
Grade A:強烈建議
Grade B:中等建議
Grade C:不建議
背景
初次發病的精神病患常經歷拖延且複雜的過程才取得適當治療。研究顯示儘管在問題已被找出後,照顧者亦經常延宕了患者的治療。質性研究的執行意在探索照顧者的經驗,以及充實造成長時間未被治療疾病因素的知識。在許多國家減少精神病對個人的影響,和改善醫療照護成效,仍然是臨床照顧指引中的優先要務。要達成這些目標,瞭解與改進照顧的途徑有著至關重要的。
目標
集結整合現有關於初發病精神個案之親屬照顧者的生活經驗及求助經驗的最佳實證。
名詞定義
精神病初次發病
精神病初次發病之操作型定義為:第一次治療性接觸、抗精神病藥使用時間或精神病持續時間2。
關鍵詞:照顧者、家庭成員、精神病、精神病初發病、求助行為
收案標準
對象:初次發病精神個案之親屬照顧者
感興趣之臨床現象:照顧者對初發病個案之照護經驗與照顧者的個人經驗,特別是他們從非正式(家人和朋友);以及得從正式(醫療服務)資源尋求協助的經驗。
研究類型:本回顧研究廣泛考量採納質性研究,包含了現象學、紮根理論、
民族誌、和行動研究,但不限定為此所述的研究設計方式。
搜尋方式:搜尋1999年1月到2012年8月間的電子資料庫中已發表或未發表的英文文獻,並且透過這些文獻的參考資料搜尋更多的研究。
研究品質:兩個獨立的評估者先針對所蒐集到的文獻,進行方法學校度進行篩選,再以定性評估和回顧工具(JBI-QARI)針對所選定的文獻進行評估。
研究法品質
所有的研究在納入回顧前皆由兩位個別的回顧者利用JBI-QARI的標準化評測工具篩檢研究效度。 資料收集:資料是藉由JBI-QARI標準化資料工具從確認之文獻中萃取而出,資料萃取內容包含本研究感興趣之臨床現象、研究方法和有顯著性的結果。 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先以JBI-QARI工具匯集後,再將研究發現依據其證據等級和相似意義分類;然後再以質性資料之整合分析來歸類研究結果。
結果:本研究總共評讀22篇文獻。照顧者在個案發病初期較少有求助行為,主要影響求助行為的原因可能有:汙名化的影響、和發病個案的抗拒。因病所產生的危機和明顯的精神症狀是主要促發主動尋求醫療服務及求助行為的因子,但是醫療服務給予照顧者的回饋卻常被視為求助行為的阻礙因子;疾病發展初期、認知、管理和求助行為等因素對初發病精神個案照顧者有顯著的影響,影響度會因不同家庭而異。
結論:
延誤發病精神個案接受合適治療情形可產生於疾病確認、尋求相關醫護救助、及醫護服務回饋的階段。在本回顧中發現這幾個領域彼此之間是相互影響的。照顧者在這些不同的階段皆擁有顯著的影響力。依照本回顧所呈現的證據本研究也特別針對醫療實行及教育方面提出了建議。
本研究之發現可做為臨床照護以及教育上之建議。 參考資料:
1.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evels of Evidence and 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http://www.joannabriggs.edu.au/pubs/approach.php
2.Morgan VA, Waterreus A, Jablensky AV, Mackinnon A, McGrath J, Carr V, Bush R, Castle D, Cohen M, Harvey C, Galletly C, Stain H, Neil A, McGorry P, Hocking B, Shah S, Saw S. People living with psychotic illness 2010. Report on the second Australian national survey.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cited May 12 2012]. Available from: http://health.gov.au/internet/main/publishing.nsf/Content/mental-pubs-p-psych10 |
|||
芳草集
溫文儒雅深具大師風範的溫暖學者
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蔡佩珊特聘教授專訪 國立陽明大學學校衛生研究中心執行秘書陳沿如博士撰稿
潛龍崛起之學術契機
1998年蔡教授離開任教7年的長庚大學,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進修,並於2001取得博士學位。回想過去的求學時光,蔡教授最感念恩師Dr. Carolyn Yucha (時任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副院長)對她的器重,讓她在當時得以博士生的身分,執行等同於博士後研究員的工作。
歷經3年博士班的訓練,讓蔡教授體會到研究創新的樂趣,也深刻領悟凡事只有「從做中學」才是最踏實的。取得博士學位後,蔡教授在佛羅里達大學擔任研究型助理教授,也順利獲得美國心臟學會5年的研究發展計畫。
偶然的機緣,經醫學院陳建志教授推薦,與護理學系張碧真副教授居中牽線,蔡教授接受時任護理系系主任鄭綺教授,及護理學研究所所長林佳靜教授的邀請,回母校(台北醫學大學)演講。爾後,在教授們的竭誠邀請下,忍痛放棄美國心臟學會的研究獎助,於2003年返回母校任教。
見龍在田之研究發展
蔡教授從事學術研究近27年,長期致力於「生物與行為」相關研究。藉由臨床隨機試驗、利用大型資料庫進行流行病學觀察型研究、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等方法,探討壓力與自主神經系統在慢性疾病扮演的角色,以及身心療癒措施對於慢性疾病症狀改善的成效。
研究對蔡教授而言,就像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否能夠在遇到問題時,可以追根究底協助解決,進而以實證資料改善問題。秉持此初衷,蔡教授至今仍積極、活躍於她的研究領域。蔡教授所引領的研究團隊,其研究成果於國內或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數眾多(期刊及會議文章138篇;書籍3本)。不但在行為科學建構上具學術之創見,更是實務上提供實證參考之依據。
今年更屬蔡教授學術生涯的豐收年,身為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的校友,返回母校任教,擔任教授第7年,再獲頒特聘教授聘書,對她意義實為深刻、珍貴。
飛龍在天的專業貢獻
蔡教授目前為國際榮譽護理學會中華民國分會第13、14屆理事長,身負重責。在104年2月15日會員大會中,理事長提出「重塑」、「凝聚」及「充能」等訴求。期望藉由組織再造、提升各委員會的功能(重塑);招募新會員、並啟動舊會員重新投入會務(凝聚);為學會注入新的能量與熱情(充能)。期許護理先進、前輩及理監事們,能無私地提攜下一世代的優秀護理科學家。
蔡理事長在位期間,每三個月發行一次會訊,並主動將包含學會動態、最新實證、護理典範人物側寫的芳草集的美好資訊發送給會員,讓大家浸淫在專業的「愛」、完成實證的「勇氣」、大師「榮譽」的國際榮譽護理學會精神。並與多所大學合辦高水準之「如何參與國際學術會議暨成功地口頭或海報發表」、「以實證為基礎之癌症復健照護:為存活者追尋更好的生活品質」、「質性研究分析與寫作」、「統合分析之理論、應用與寫作」等研討會。更曾多次代表出席重要國際會議,包括: 第42屆全球學術雙年會暨全球代表會議(美國印地安那州,2013),及國際護理研究年會(25th International Nursing Research Congress,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香港,2014)。
更提出獨特的創舉:有感於台灣近幾年護理研究的蓬勃發展,雖有助於提升國內護理教育的高階師資比率,在臨床推動護理實證與轉譯工作亦有相當大的幫助,卻也擔憂高階人才一旦進入職場,受到繁重教學與輔導工作的擠壓,可能會影響研究計畫品質,甚至無法取得足夠的經費補助。因此,呼籲國內護理界應共同思考護理博後訓練 (post-doctorate research training) 的可行性與必要性,也期望能開啟護理界對護理博後訓練的實質意涵、進行方式等的對話平台。更為了培育優秀年輕護理研究人才及促進護理研究風氣,提 升護理領域之學術研究水準開辦了優秀新科博士學術獎。
後輩躍龍的貼心建議
蔡教授的學術生涯,一路走來認真踏實,對於實驗步驟及資料收集品質的要求極高,再者,對其研究生、研究助理的帶領與訓練也非常嚴格。在這次難得的訪談中,蔡教授除分享其研究的心路歷程外,亦提出建言供後輩學者們參考。
首先,對於「研究」需保有一顆熱忱的心,以一貫的態度認真向前邁進。對於研究團隊,除訓練個人的獨立思考外,也應相對授權,讓學生或助理們能享有充分的發揮空間。研究過程中,須秉持「從做中學」的理念,共同參與,透過這樣的學習歷程,不斷累積經驗。
對於個人時間的分配管理上,每天應都要保有閱讀與寫作習慣,以掌握研究脈動,此外,應積極參與各項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以及國際會議,培養自己具備有國際觀的視野,掌握國際醫療及護理專業的新趨勢與國際接軌。英文實力,更是需要長時間累積,並非一蹴可及。好好把握各種學習的機會,千萬不要有「等準備好,才去進行」的心態,即便僅是零星時間,構築的成效也是不可小覷的。 |
|||
護理界最新國際活動消息
秘書長 邱曉彥
․國際護理榮譽學會總會於2015年11月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STTI 43rd Biennial Convention護理雙年會。
活動詳情:http://convention.nursingsociety.org/
․今年7月份在波多黎各辦理的國際護理年會,特別感謝高雄醫學大學陳桂敏教授及義守大學林佑樺教授帶領中華民國分會團隊前往參與口頭及海報發表,成果豐碩。 護理界最新人事動態
恭賀 張瑩如教授榮任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主任
恭賀 賴裕和教授榮任台灣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主任 恭賀 陽明大學劉影梅副教授榮升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