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Exposure to incense burning, biomarkers, and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emple workers in Taiwan
|
|
出處: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
網址:https://doi.org/10.1007/s11356-023-29420-w
|
|
作者:
國立中山大學護理學系 郭素娥教授
加拿大英屬格倫比亞大學護理學系 Pamela A. Ratner教授
嘉義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 曾嵩志主治醫師
嘉義長庚醫院胸腔暨加護病房醫學科 林玠模主治醫師
長庚科技大學嘉義校區呼吸照護系 紀妙青副教授
長庚科技大學嘉義校區 游瀅淳
|
|
轉譯者:國立中山大學護理學系 郭素娥教授
|
|
證據等級:Level III
|
|
實證標準:The 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EBM)
|
|
實證類型/研究:觀察對照研究
|
|
問題重要性:拜香燃煙中包含大量懸浮微粒 (particulate matter, PM)。燃煙懸浮微粒與附著在上面的多環芳香烴(PAHs)、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二氧化氮 (NO2)可能會增加發炎細胞激素,並可能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及其他健康問題。為減少懸浮微粒的暴露,應避免過多的燃燒行為,但是因為此為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而難以有效全面禁止,因此拜香燃燒所產生空氣污染的研究與防治工作顯得極具急迫及重要性。
|
|
目的:探討拜香燃煙與台灣寺廟工作人員和志工健康狀況(尤其是發炎生物標記)的關聯,希冀藉此找出參與者發生疾病症狀前的發炎生物標記(細胞激素),而作為日後預防或追蹤健康問題的指標。此研究採用縱向觀察性研究,比較在長期燒香暴露的成年寺廟工作人員/志工(n=64)與嘉義地區門診居民(n=55)的細胞激素濃度。
研究採用縱貫式觀察性比較設計。參與者被分成兩組:暴露組和對照組。暴露組是台灣嘉義縣一座寺廟招募的長期接觸燒香的工作人員和志工。對照組則是一家地區醫院家庭醫學科門診招募的嘉義地區居民。參與者的納入標準為:(1) 在嘉義地區居住至少1年;(2) 年滿18歲;(3) 能夠理解並使用國語或台語進行溝通。排除條件為任何患有心臟病、氣喘、結核病、自體免疫疾病或癌症等疾病的患者。另外,兩組參與者的年齡與性別是互為匹配。此研究評估第一秒用力呼氣量 (FEV1) 以及血清和呼出氣冷凝物 (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EBC) 中的細胞激素濃度。統計採用無母數Mann-Whitney U 檢定比較冷熱季節暴露組和對照組的細胞激素濃度。
P:長期燒香暴露是否會引發體內發炎反應?
I:長期燒香暴露者
C:無燒香者
O:發炎生物標記(細胞激素)
|
|
結果:兩組 FEV1無統計差異。調整干擾因子後,兩組血清 IL-1β、IL-17A 和 PAI-1 濃度達顯著差異。EBC 細胞激素濃度則未達顯著差異。
|
|
轉譯應用: IL-1β、IL17-A 和 PAI-1 濃度升高與各種自體發炎症候群和疾病有關。宜針對長期在寺廟工作的人員或志工定期檢測血中 IL-1β、IL17-A 和 PAI-1以保護其個人健康。另鑑於拜香的文化意義,政府相關單位宜採取具有文化敏感性的介入措施,包括針對拜香之空污衛生教育、空污/環保(寺廟減香)政策的制定、宣導和實施。
|
|
關鍵詞:懸浮微粒、健康狀態、發炎細胞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