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 2024 年 04 月 30 日 第89-2期會訊
 新知宅急便
 

標題:

Systematic review: Effect of mobile applications 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系統性文獻回顧:使用行動應用程式對具有憂鬱症狀的大學生之成效

出處:Lin, Y. H., & Lou, M. F. (2023). Systematic review: Effect of mobile applications 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79(9), 3214–3224. https://doi.org/10.1111/jan.15716

網址: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209085/

作者:

林悅修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羅美芳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轉譯者:

郭姵妤 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大學部四年級學生

楊佩陵 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證據等級:Level

實證標準: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11 Levels of Evidence

實證類型/研究:系統性文獻回顧

問題重要性

憂鬱症狀是各年齡層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在臺灣,20162018年期間被診斷憂鬱症的案例每年以1.05%的速度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2020年統計,1524歲年齡層中有7.2%的人口患有憂鬱症,需要短期醫療照護。憂鬱症狀以悲傷、悲傷、內疚、睡眠紊亂和注意力不集中為特徵,根據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和嚴重,而嚴重憂鬱症狀將影響日常功能,包括學業表現。生活逆境事件使人更容易發生憂鬱症狀,加劇壓力和功能障礙,增加自殺行為之風險。大學生憂鬱症是重要校園健康議題,自殺在臺灣15歲至24歲年齡層位居主要死亡原因。儘管學校提供相關輔導及自殺防範措施,自殺率仍居高不下,憂慮症發生率亦未下降。

教育政策提倡使用網際網路促進大學生之心理健康,但實施成效有所不同。大學生的自殺率不斷上升,促使相關人員發展追蹤及改善憂鬱症狀等相關科技工具,尤其在COVID-19後,迅速蓬勃發展。雖已有系統性文獻回顧指出透過數位工具進行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與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s)能改善憂鬱症狀。亦有多項研究證實使用行動應用程式可改善憂鬱症狀。然而,對於相關研究之試驗地點、介入措施強度、行動應用程式品質以及所使用的理論架構了解甚少。行動應用程式對大學生憂鬱症狀成效及相關因素的影響尚未深入研究。為彌補目前文獻知識缺口,本系統文獻回顧旨在進行行動應用程序的理論架構指引、研究設計與及改善憂鬱症介入成效之探討。

目的:本系統性文獻回顧旨在探討行動應用程式對於大學生憂鬱症狀之介入成效。

PICO

P年齡大於18歲且具憂鬱症狀之大學生

I行動應用程式的介入措施

C常規照護

O憂鬱症狀

搜尋方法: Cochrane LibraryCINAHL Plus with Full Text PubMed電子資料庫中搜尋201710月至202210月所發表之文章,並對文章中所使用之Apple App Store Google Play Store應用程式進行測試。

納入/排除條件:(1).年齡大於18,有憂鬱症狀之大學生,(2).使用應用程式介入措施,(3).為隨機對照試驗,(4).以憂鬱症狀為主要結果。臨床試驗計畫、系統性文獻回顧或案例研究將以排除。

研究品質之評析:此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7篇隨機臨床對照試驗,共涵蓋1,271名受試者 (平均年齡24.8歲,75.5%女性)。兩位評讀者獨立使用混合研究法評讀工具(Mixed Methods Appraisal Tool, MMAT)進行研究品質評估,結果顯示納入RCTs研究均為60%。另作者指出所評讀研究未盲化評估結果之研究人員、及未討論受試者對於介入措施之順從性。

結果與轉譯應用:5篇研究發現,在行動應用程式介入措施後,大學生的憂鬱症狀有顯著改善,特別是接受介入措施後的第4周,憂鬱症狀有顯著改善。然而,有四篇研究雖應用了理論發展應用程式介入措施,但評估結果發現,原始設計的介入措施執行率較低,並未依照原來計畫執行,也無法清楚解釋介入措施如何改善憂鬱症狀之機轉。

轉譯應用:本系統性文獻回顧確認使用行動應用程式之介入措施可改善大學生之憂鬱症狀,尤其建議至少接受4週行動應用程式介入措施才可達到預期成效。然而,現有基於理論發展的行動應用程式介入措施相對不足,建議未來研究應清楚說明介入措施,包括: 需達到效果所需介入措施劑量(dosage)和所需的時間(duration)等。

關鍵字:應用程式(application)、大學生(college students)、憂鬱症狀(depressive symptoms)、智慧型手機(mobile phone)、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年輕人 (young adults)

 國際護理榮譽學會 中華民國分會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護理學院A1318辦公室
 The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Lambda Beta-at-Large Chapter in Taiwan, R.O.C
聯絡電話(02)2966-1733
虛擬主機 & 網站維護威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