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 2013 年 04 月 08 日 第48期會訊 | |||
理事長的話 - 2013.03 | |||
「能被賦予崇高的標準、得到領導他人的機會是一種榮幸、應當以感激的心情珍惜每一個實現期望的機會」(哈佛商學院Professor Frances X. Frei),我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情接下「國際護理榮譽學會中華民國分會」第十三屆理事長的職位。一直以來我堅信領導是不需要頭銜的,因為真正的領導力是能夠啟發、激勵別人及為他人創造機會的能力。期許自己能帶領各位同道,對他人發揮正面的影響力,為年輕一輩的護理工作者創造機會,協助他們在護理專業領域及學術生涯中找到自我的價值,並能在工作中實現自我。 今年二月我和秘書長鍾明惠代表本分會,利用電子投票系統,對五個申請加入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 之榮譽學會,行使同意/否決權。在五個申請入會的榮譽學會(petitioning honor societies)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泰國護理榮譽學會」(Thailand Nursing Honor Society At-Large)。這個At-Large Chapter 是由泰國7所護理學系所組成。泰國在1970 年成立第一所大學護理學系,於1976年開辦第一所護理學研究所。希望這個學會可以順利加入總會成為國際護理榮譽學會的分會,也期望未來可以和本分會進行學術上的雙邊交流。 本分會的學術委員會肩負著推動學術研究活動及扶植年輕學者的重要任務,很高興能將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棒子交給新任的副理事長周汎澔教授。相信第十三屆學術委員會的工作計畫在周教授的擘劃下,必能引領學術潮流的新典範。社區服務、編輯及財務這三委員會由上一任的主任委員繼續掌舵,分別是周桂如、劉影梅及黃美智等三位教授,有他們持續無私的奉獻,相信會務必會蒸蒸日上。新任會員委員會主任委員是由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系主任廖珍娟擔任,招募與服務會員及舉辦選舉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由民國七十六年籌備創設本分會的其中一所護理學系的系主任擔任,意義特別深遠。前任理事長蔣立琦教授榮任本屆常務監事,蔣教授率領的監事會的成員包括陳彰惠教授、蔡秀鸞教授、第九、十屆的理事長賴裕和教授與前任常務監事蔡欣玲教授,除監督本會會務的發展與運作外,她們過去的會務經驗也會對本會有相當大的助益。 很值得慶賀的是本會監事賴裕和教授榮登今年國際護理研究者名人堂 (2013 International Nurse Researcher Hall of Fame),本會的會員連續三年榮登國際護理研究者名人堂,賴教授是繼陳彰惠、王秀紅兩位教授之後獲引介入國際護理研究者名人堂之列的臺灣護理學者。 最後,我就用本會的會名Sigma Theta Tau,意即是愛、勇氣與榮譽來與各位同道共勉之。 (泰國Mahidol University Ramathibodi School of Nursing系主任Jariya Wittayasooporn率老師群來訪,並與理事長在新設立的學會辦公室合影, 理事長右側為Ramathibodi School of Nursing 系主任Jariya Wittayasooporn) |
|||
主編輯的話 - 執行編輯的話 | |||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金繼春 2013.03 今年本學會改選第十三屆理監事,但學術委員會仍由劉影梅教授擔任主任委員,所以會訊的內容編排依舊。首先讓會員看到新任理事長蔡佩珊教授的當選感言,瞭解新掌舵者帶來的學會新面貌;接下來實證園地提供大家從最佳臨床實務資訊,學習音樂在醫院運用至今的結果,以期未來能依據研究證據適當協助病患緩解焦慮與疼痛;壓軸的芳草集本期介紹本學會創會理事長高紀惠教授在護理臨床、教育、研究及服務的經驗,供後學子弟景仰追隨。 |
|||
實證園地 | |||
以實證檢視音樂在醫院作為介入措施的可行性
Best Practice: Evidence based information sheet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2009;13(3):13-16.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金繼春副教授翻譯
根據瓊安娜布里克斯學院所發展的2006有效性等級1 等級A:有強力證據支持臨床運用。 等級B:有中等證據支持,但臨床運用仍須再加考慮。 等級C:沒有證據支持。 臨床實務之建議 u 在檢查及手術前運用音樂可降低心理焦慮及減少處理焦慮之鎮定劑用量。(等級A) u 音樂可降低病患因焦慮而加快的呼吸速率,但音樂僅應與標準照護一起運用來處理生理呈現的焦慮。(等級B) u 音樂可用於降低與手術或檢查相關的疼痛,並減少處理疼痛之麻醉劑用量,但因效果微弱,不應用作處理疼痛的主要措施。(等級A) u 建議使用每分鐘60-80節拍、慢拍子非抒情的音樂,包括低音調弦樂及極少量打擊的管樂;也建議音量為60分貝。(等級B) u 沒有足夠可辨識的證據支持音樂介入可改善下列指標:(等級C) l 健康感受 l 減少麻醉劑副作用 l 焦慮之生理指標 u 並未發現病患自選音樂與否兩組間有顯著的差異。(等級C) 訊息來源 本主題自2001年首次刊登在最佳實務資訊單張(The Best Practice information sheet)後,持續更新成長。本主題基於四篇系統回顧(2002-2008)3-6 背景 在20世紀中期以音樂作為治療措施蓬勃發展,然而它在許多年代大多數文化中是以不同的型態存在著。近年來,音樂用作介入措施已在增加,且在某個程度轉移興趣到另類療法(complimentary therapies)。3從嬰兒、孩童、成人到老年人,音樂已成為任何年齡病患減輕檢查或手術前後焦慮或疼痛的措施。音樂常結合其他活動,像是教育方案、錄影帶及放鬆指引。3 通常音樂治療背後的理論是將音樂視為轉移注意力者。6基本假設的事實是音樂為一種溝通形式,被描述為普世的語言,因此它可提供從負向刺激(焦慮或疼痛)的逃避到某程度的愉悅及鼓勵。6病患的心靈可逃避到其自我熟悉及舒緩的世界。6 定義 在最佳實務資訊單張討論的「音樂」,是指在單一診斷或治療前、中或後,經由MP3隨身聽、錄音機或光碟機為病患播放錄製好的音樂帶。 目的 最佳實務資訊單張的目的是提供以聆聽音樂處理檢查或手術前相關焦慮或疼痛之綜合的證據。 措施型態 最佳實務資訊單張包括檢查或手術前、中或後的音樂聆聽,排除其他形式的音樂治療。 研究品質 整體而言,包括系統性回顧的研究品質是在差到中等程度。常可辨識到的研究方法問題有:隨機分配不適當、小樣本及支持研究法的資訊不足。 措施型態-結果 u 音樂型態 從系統性回顧辨識到使用的音樂範圍很廣,最常提供的是病患自選的音樂。型態包括古典音樂、爵士樂、流行音樂、鄉村音樂、中西樂器演奏樂、西方慢旋律樂、輕音樂、鋼琴樂、和平的笛樂(peaceful pan flute)及新世紀樂。其他型態包括Halperm的夢幻禪舞曲(Trance-Zen dance)及Bonny醫生音樂治療弟三錄音帶。3-6 u 音樂播放裝置 最常用的是光碟機或錄音機,併用或未用耳機或MP3隨身聽。 u 針對檢查前焦慮的音樂聆聽 有一篇系統性回顧檢視音樂聆聽對減輕檢查前病患焦慮的成效。在12篇研究中,,病患做的檢查包括血管攝影、膀胱鏡及切片、乳房切片、大腸鏡、心導管、婦科腹腔鏡、骨科關節及體外電波碎石術。音樂聆聽措施執行的時間範圍從5分鐘到60分鐘,最常用的是15分鐘到30分鐘。5 焦慮程度以面對手術及診斷檢查時心理與生理壓力的改變來評估。心理焦慮成份通常用情境焦慮量表(the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測量,其他心理測量包括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及情緒狀態評量(the Profile of Mood State, POMS)。生理測量包括呼吸、血壓、心跳、心率變異量、皮膚溫度、血糖程度、能量及心輸出量。5 心理測量 音樂聆聽對降低檢查前焦慮的心理測量變數呈一致正向且達統計上有意義的成效。5個試驗發現實驗組有比控制組焦慮得分顯著降低的成效。3個試驗發現焦慮後測得分顯著低於前測得分。5 沒有證據支持使用音樂會比不使用音樂能改善安寧(well-being)的感受。有一個研究以視覺類比量表(用平靜及非常焦慮作兩端)檢視放鬆的音樂對術前病患安寧經驗之成效,研究發現音樂組與控制組病患在措施後測術前安寧皆高於前測,兩組並無差異。5 有一個研究以POMS為工具,檢視音樂聆聽對心導管檢查前病患情緒狀態的影響,但發現音樂聆聽不論對音樂組與控制組之組間,或是術前術後病患情緒狀態的得分均無顯著的影響。 生理測量 接受音樂聆聽病患之焦慮生理測量變數並不未顯示一致正向的成效,5但有些證據發現音樂有減緩呼吸速率的效果。 有5個研究比較音樂組與控制組平均血壓讀數,但發現兩組間血壓的降低並無統計上的差異。4個研究報告組內措施前後平均血壓讀數的比較,其中2個研究發現音樂組病患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均在措施後降低,但只有一個研究顯示達統計上的差異。5 有8個研究報告組間脈搏的比較資料,但僅有一個研究顯示音樂聆聽組與控制組間的脈搏下降有顯著差異。在檢視術前術後差異的研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研究發現音樂聆聽組的脈搏下降有顯著差異。5 有5個研究報告組間呼吸速率的差異,其中3個研究顯示呼吸速率在音樂聆聽組比未聽音樂組有顯著的巨幅下降。有4個研究比較措施前後平均呼吸速率,在3個研究中,音樂聆聽組的呼吸速率顯著的下降,但控制組呼吸速率並無顯著的下降。5 u 聆聽音樂對手術相關的焦慮及疼痛 有一篇系統性回顧檢視音樂措施對手術前中後的影響,包括42個研究是看病患的焦慮或/和疼痛。病患接受的手術包括婦科、腹部、耳鼻喉科、心臟科、泌尿科、眼科、骨科及乳房切片。6 手術前或後音樂聆聽措施執行的時間從5分鐘到4小時,最常用的是15分鐘到30分鐘。6手術中的音樂聆聽是從手術開始持續整個時段。大多數的研究是以耳機提供病患音樂。6 焦慮 音樂聆聽多少有降低心理焦慮的成效,且可降低處理焦慮的鎮定劑藥量。焦慮通常用情境焦慮量表(the 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數字量尺(numeric rating scale)或視覺類比量表測量。此篇文獻回顧中,50%的研究報告音樂措施顯著降低焦慮得分。相較之下,音樂措施組病患在鎮定劑藥的使用明顯少於未聽音樂的控制組。6 疼痛 有些證據顯示音樂聆聽可減輕疼痛及減少處理手術相關疼痛之麻醉劑的用量。視覺類比量表、數字量尺、McGill疼痛問卷及言語量尺(verbal rating scale)常用來測量疼痛。在網羅的文獻中,59%的研究顯示音樂措施有顯著的減痛效果。其中47%的研究顯示音樂措施顯著的減少止痛劑的用量。6 生理測量 少數證據顯示音樂措施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心跳、血壓、呼吸及血中可體松(cortisol)濃度。6 音樂型態 音樂的速度似乎是最重要的因素。使用每分鐘60-80拍的慢速音樂會出現放鬆及疼痛緩解的正向效果。建議的音樂型態是以慢拍子非抒情的音樂,包括低音調弦樂及極少量打擊的管樂。也建議以60分貝的音量。病患自選音樂與否並未發現有顯著差異,所以不必顧慮一些文獻強調讓病患自己選擇音樂。6 u 聆聽音樂對疼痛處理 有一篇包括51個研究的系統性回顧,,檢視音樂措施對處理急性、慢性及癌症疼痛的成效。51篇中有28篇是評值診斷或治療中的疼痛,例如大腸鏡或說碎石術;14篇是評值手術後疼痛;其他的研究是評值評值慢性及癌症疼痛、生產痛及實驗性疼痛。4 疼痛強度 音樂聆聽可降低手術後疼痛的強度。綜合統計顯示音樂可降低手術後疼痛的強度,但最大的降低強度只有0-10量尺的0.9單位,因此其臨床意義不明確。4 疼痛緩解 在不同的醫院情況聆聽音樂可緩解疼痛。在綜合統計顯示聆聽音樂的病患比未 聽音樂的病患有50%-70%的可能性緩解疼痛。4 嗎啡的需求 聆聽音樂可降低處理術前疼痛的止痛劑用量。綜合統計顯示音樂降低手術後每小時嗎啡使用量1 mg (18.4%)。音樂的使用也降低疼痛檢查時的嗎啡使用量,但未達統計上的差異。4 副作用 沒有證據建議聆聽音樂有降低使用止痛劑副作用的效果。使用音樂降低止痛劑副作用如噁心的成效未發現有顯著差異。4 參考資料 1.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Systematic reviews. The review process, Levels of evidence. Accessed on-line 2009 http://www.joannabriggs.edu.au/pubs/approach.php 2.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Music as an intervention in Hospitals. Best Practic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formation sheets for the health professionals. 2001;5(4): 1-6. 3. Evans D. The effectiveness of music as an intervention for hospita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2; 37(1): 8-18. 4. Cepeda MS, Carr DB. Lau J, Alvarez H. Music for pain relief.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 2006(2). 5. Gillen E, Biley F, Allen D. Effects of music listening on adult patients’ pre-procedural state anxiety in hospit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 2008; 6(1): 24-49. 6. Nilsson U. The anxiety- and pain-reducing effects of music interven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ORN Journal. 2008; 87(4): 780(2): 5-94. |
|||
芳草集 | |||
愛由心生、愛人如已!
永遠熱情洋溢護理芳草-
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高紀惠教授口述 慈濟大學護理學系 謝美玲助理教授撰稿
在護理學界,一提到護理診斷,相信大家就會想到高紀惠教授,教授在護理診斷的教學、研究及臨床應用之推展是不遺餘力的。然而她在護理志業的努力、成長和投入,也是值得分享的。
慎選護理 堅定志向 高教授於1963年受到母親的鼓勵和支持,以第一志願考上台大護理學系就讀後,便堅定志向往前行。畢業後留母系服務,從助教、講師到副教授任職近22年。這期間為鑽研專業學理與研究,曾二度赴美進修碩、博士學位,以期許自我成長、步步進昇。 1990年在母系任滿系(所)主任後,再度赴美從事臨床實務及行政工作,三年後返台就任長庚護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達五年。1998年轉任輔英技術學院(後改制為輔英科技大學),從事教學及學校行政達十一年。近年來,為了引導護理菁英實現跨領域的學術研究夢想,即任職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參與培育健康科學博士人才。 教學創新 專業投入 研究精進 高教授滿懷抱負,在46年的護理生涯中,有許多「首次」及創新,其可從教學、專業及研究三方面來談談。 1974年在護理教學上首推「概念教學法」;1979年受邀於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國內第一個護理碩士班課程。1985年引進護理診斷的專業護理概念,曾多次舉辦國內研討會,以推動護理診斷在臨床照護上的應用。同年,擔任台大護理學系第一屆碩士班主任,規劃設計專業護理概念課程,並落實於護理碩士教育。 1993年由美返國擔任長庚護研所首屆所長,教導研究生進行嚴謹的臨床護理研究,並有幾位研究生獲得國科會的專題研究獎助。1998年設計專業護理概念之統合課程,並首度應用於護理二技學程,俾使護生由技術層面提昇到理論概念層面並加強批判性和創造性思考,以及增進解決問題和統合應用的能力。同年,規劃設計大學助產核心課程並獲准成立國內首屆助產系,同時與中華民國助產學會密切配合,積極促動助產師通過立法。 2000年於輔英技術學院成立國內首座基礎醫學教育館,並與基礎醫學教師共同研擬,將解剖、生理、病理、微免和藥理學等融入於相關概念,完成多媒體的基礎醫學統合課程,以利二技護生學習後能應用於臨床病人健康問題的探討。 於1974年即投入台灣護理學會的會務運作,曾任護理雜誌編輯、學術教育主委,及理、監事職務。高教授秉持專業理念,於1988年間與護理界先進共同發起並於翌年成立中華民國榮譽護理學會(Lamba Beta Chapter,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Nursing Society, R.O.C),並擔任首任理事長,將台灣護理學術地位推到國際舞台。1999年號召在教學與臨床的心臟護理精英,共同成立中華民國心臟護理學會(2004年更名為台灣心臟胸腔護理學會)並擔任首屆理事長。 高教授早年曾任國科會護理學門召集人,並多年主持個人研究專題,也曾任整合型研究計劃主持人。在研究生論文指導上更是竭盡所能,研究領域涵蓋相當多元性,從內外科臨床各科,尤其心臟血管、呼吸胸腔護理研究,到社區老人護理研究;由護理介入方案至專業護理教學及護理理論之應用都有專精的涉獵及鑽研。 護理教育理念 高教授表示從未期許自己在護理專業上要立下什麼豐功偉業,從助教、講師、副教授到教授;從督導、主任、所長到副校長之職務,都是一步一腳印從基層做起。凡事以身作則、事必躬親、實事求是。 從事臨床教學時,教授引導學生體驗人生過程的生老病死,同時在臨床上印證學理的依據。擔任臨床護理督導時,從基層臨床照護到人員排班,由護理人員的在職教育到病人的護理指導方案,都積極規劃並執行,這些經驗曾帶給她許多的成就感。 高教授指出對各層級護理教育理念的具體方向,她認為專科及大學層級是通才教育,亦即是護理專業的養成教育;碩士層級是專科化的專才教育,即是護理專業的進階教育;然而,博士層級要著重有深度、廣度且跨領域的學術研究教育。護理人員具備進階的護理專業知識及護理能力,若能延伸視野探討跨領域之健康科學相關學術研究專題,才能展現健康科學的高階專業人才。 行政帶動 提攜後進 高教授擔任學校護理主管時,深感護理專業的前瞻性發展及高階護理師資的迫切需求,曾多次鼓勵並積極安排護理教師進修博士學位,其對後輩無私的提攜,也培育了不少護理菁英。 專業榮譽 46年來,高教授曾獲得護理界的一些勉勵、肯定和讚許,然而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1984年赴美進修博士期間,榮獲國際護理學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Nurses, ICN) 的ICN/3M獎學金,成為亞洲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得獎人。再者,於建國百年國際護理師節的慶典上,榮獲馬英九總統頒發護理師公會聯合會、護理學會,和行政院衛生署所核給的卓越專業貢獻獎。 感恩與期許 在46年的護理生涯中,一路走來雖面臨許多挑戰,但高教授自覺護理歷練就是自在人生,豐富生命。當接收到學生的正面回饋時,倍感欣慰。在擔任學校行政職務時,亦經常面對與他人意見相左的窘境;甚或在推動護理診斷過程中,也曾面臨到負面的批評。面對考驗時,教授講求就事論事,並以正向和善解的心態處之。 回想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授自許身為人師,對於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定會傾囊相授,但也期盼學生畢業後,仍能維持著彼此尊重的倫理關係。教授最大的期許是希望護理學者在專業上教學相長、尊重他人的專長,並同心協力拓展專業領域,以提升護理專業地位,奉獻社會。 高教授的坦誠、認真的個性始終如一,靠著努力及實力逐一完成自己的護理夢想。當全心盡力地把任務做到穩定後,就交棒傳承,再開始朝不同的階段邁進,心中總懷著自在的踏實感。 高教授對於自己能在護理專業中盡情發揮所長,最感謝的是一直默默在身後支持鼓勵的先生及家人。雖然隨著學歷的提升所承擔任務也隨之加重,但家庭仍是其生活重心,教授認為忙碌的生活讓她更懂得安排時間,除了工作及學術研究之外,一定盡量撥出時間與家人相處。 結語 筆者久聞高教授的名聲,由於地緣關係未能就近請教、切磋。數年前,一個因緣際會很榮幸與高教授共事於慈濟大學護理學系,以及日後受教於博士論文寫作課程,才深刻感受到其待人處世之誠懇及做事全力以赴的用心。 教授以嚴謹的態度從事教學及研究,事必躬親,對研究生也有相當高的要求,每每看到教授在指導研究生論文時所附註的便條貼紙及留白處寫滿的建議內容,心中對教授認真態度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感恩金繼春副教授提供此殊勝因緣,讓末學得以擔任此文主筆,特此感謝恩師高紀惠教授一路來的指導提攜。(高紀惠教授於上圖左與謝美玲教授在慈濟大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