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 2023 年 04 月 10 日 第85-2期會訊
 新知宅急便
                       精神護理之家住民的個人復元相關因素分析

出處

Chao P.-Y., Hsieh W.L., Yeh S.T., Hsieh C.J., Liu C.-Y., Liu W.-I. (2022).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 recovery among psychiatric nursing home residents. 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 29, 852–860.

網址 https://doi.org/10.1111/jpm.12814

作者

1.  趙佩儀 八里療養院護理長

2.  謝汶玲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3.  葉馨婷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高齡健康照護系

4.  謝佳容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5.  劉介宇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事業管理系所

6.  劉玟宜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轉譯者 吳佳儀 台大護理學系所教授

證據等級Level IV

實證標準Oxford Centre for EBM 2011 Level of Evidence

實證類型:橫斷性研究

問題重要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嚴重精神疾病包括思覺失調症、躁鬱症或妄想症等,此類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加上社區復健、環境支持及周遭人的關懷以利復元(recovery)。復元二字,指的是個案可從慢性疾病中超越疾病影響、進而活出自我,然而復元不佳會影響精神病患的生活品質及安適感,其影響的範圍包含自我、家庭與社會。過去的實證研究指出,與個人復元相關的因素有賦權(empowerment)、社會支持和整體功能 (global functioning),然而目前的研究較少針對精神科護理之家住民調查賦權和個人復元的多重相關因素,了解此族群的復元及賦權現況,有助於本土精神護理照護品質的提升,因此引發筆者研究動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調查精神護理之家住民復元情形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復元採22題自評之復元歷程量表(Questionnaire on the process of recovery, QPR)測量精神疾病患者的賦權程度、人際關係與生活建構情形,研究者欲從統結果中詮釋個人復元的四個模型: 個人因素、健康相關因素、社會支持、與賦權。

P: 158位北台灣某精神護理之家住民 (方便取樣)

I: 無介入措施。

C: 無對照組。

O: 復元(recovery)

 

結果與轉譯應用:

    在所有變項中,宗教信仰、精神症狀、整體功能性、社會支持與賦權皆與復元有相關,在階層回歸模型中,賦權、社會支持與整體功能為主要預測變項,可解釋40.8%的復元變異量;其中賦權的預測力最高。本研究證實賦權在嚴重精神疾病患社區復元的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此點發現與國際實證趨勢一致,過去研究亦發現:若能賦予思覺失調症患者生活與健康自控能力,且使其了解個人潛能與行為障礙因應方式,則賦權便是提升復元結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結果凸顯出"賦權"概念在精神護理之家住民的影響力,現今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仍多少存有歧見的背景下,如何推動個案的賦權生活樣態、如何移轉"醫療主導"的照護模式至"賦權導向"的服務提供,將是精神衛生工作者或團隊專業人員共同需面對的重大議題,研究者建議的未來策略方向如下:

1.  主動提供精神護理之家住民更多機會以提升自主能力

2.  鼓勵住民能夠有更多決策權

3.  提升住民達成賦權目標之動機

關鍵詞:
橫斷面研究、賦權、整體功能、個人復元、精神護理之家住民、社會支持

 國際護理榮譽學會 中華民國分會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護理學院A1318辦公室
 The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Lambda Beta-at-Large Chapter in Taiwan, R.O.C
聯絡電話(02)2966-1733
虛擬主機 & 網站維護威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