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 2013 年 07 月 15 日 第49期會訊
 理事長的話 - 2013.06
           剛接獲總會的消息,今年七月預計將有來自臺灣的124位護理研究者參與國際護理榮譽學會在布拉格舉辦的第二十四屆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ngress。這幾年臺灣護理研究的蓬勃發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國內護理博士班畢業生逐年增加,這對於提升國內護理教育的高階師資比率及在臨床上推動護理實證與轉譯工作有相當大的幫助。這些國內外護理博士班畢業生,大部分一畢業即投入護理教育工作,進入職場後其用在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時間,往往受到繁重的教學與學生輔導工作擠壓導致沒有辦法進行高品質且有影響力的研究計畫。鮮少的研究時間投入,影響研究成果的品質,進而影響國科會等政府機關研究補助經費的申請;而無法取得足夠的研究經費補助更是進一步限制這些新進人員的學術生涯發展。我以國際護理榮譽學會中華民國分會理事長的身分,在此呼籲國內護理界共同思考護理博士後研究訓練 (post-doctorate research training) 的可行性與必要性也期望能開啟護理界對護理博士後研究訓練的實質內涵與意義及進行的方式等的對話平台

 

理事長 蔡佩珊 於北醫

 實證園地
                                       對體重過重和肥胖兒童的有效飲食介入措施

Best Practice: Evidence based information sheet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國立陽明大學  王霰邡、劉影梅  翻譯

 

 

一、               資料來源(Information source)

    這個Best Practice information sheet是從發表於Blackwell Publishing Asia以及由澳洲實證營養中心(Australian Centre for Evidence Based Nutrition and Dietetics)所主導的系統性文獻回顧而得,這篇回顧文章的主要參考文獻可以讓JBI (Joanna Briggs Institute)成員透過網路(www.blackwell-synergy.com)獲得。

 

二、               背景(Background)

    在過去幾十年來,兒童肥胖在全球有急劇增加的情形,青少年肥胖與許多複雜因子相關,包括涉及生理上的許多系統,且已被全面性地探討中,但青少年肥胖的長期影響在實證部分較少卻引人關注,在許多文獻中已證明體重過重或肥胖男孩會有較高的死亡率,肥胖也會導致不良的心理問題,例如:霸凌(bullying)、歧視(discrimination),以及在較年長的孩子或青少年中會有低自尊情形。體重過重或肥胖的18歲女孩也已被證明教育程度較低、職業成就較差、收入較低,而且比較容易在成年後未婚。肥胖的相關因子包括:食物供給的變化、身體活動量減少和因使用螢幕產品而久坐增加。在食物供給變化部分:特別是市場積極行銷便宜產品、熱量高的食物;和含糖飲料的供應量增加。在久坐部分可能是看電視、用電腦或玩電動。有證據指出,結合飲食介入措施、行為治療和運動,可以對體重過重和肥胖兒童在減少體重部分達到顯著的影響。

 

三、               建議等級(Grades of recommendation)

這些證據等級是根據2006年由JBI所發展的效益等級制定的。

(一)等級A:強烈支持程度,且值得應用。

(二)等級B:中等支持程度,有理由或證據(warrant)時考慮可以應用

(三)等級C:不支持

四、               實務的建議(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一)透過結合飲食組成、身體活動和行為治療的介入措施,可以短期地有效治療兒童肥胖(等級A)

(二)使用紅黃綠燈警示飲食(Traffic Light diet or Stoplight diet)可以有效地減少飲食總能量的攝入量,特別是從非必要或紅色警戒食物中攝取的,但是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來建立其長期的有效性。(等級B)

(三)明確的飲食介入措施而非只是一般或不明確的忠告,將可以減少更多體重 (等級B)

(四)雖然長期研究的數量有限,但似乎飲食介入措施的效力會隨著時間而降低。(等級A)

(五)雖然專家看法仍不一致,理性的以觀察研究和流行病學數據為基礎來訂定介入措施,如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取量、減少高能量密度(energy-dense)和垃圾食物(nutrient-poor foods)及飲料(beverage)為目標是適當的。(等級B)

(六)如果體重過重和肥胖兒童會進展成肥胖成人,早期治療也許可以避免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可能出現的不良後果。(等級C)

 

五、               名詞定義(definition of terms)

(一)肥胖(Obesity)

當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大於或等於第95百分位時。

(二)體重過重(overweight)

當身體質量指數大於或等於第85百分位時。

(三)PSMF

低蛋白質節制飲食(protein sparing modified fast),低碳、低脂肪、低卡路里飲食。

(四)相對的體重減少(relative weight loss)

與身高有關的體重減少,識別出有些兒童也許並沒有減輕很多體重但他們長高了,因此相對於他們的身高有體重減少。

(五)Rohrer指數(Rohrer’s index)

公式:     體重   (kg) 

           (身高)3  (m)

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立方(公尺),也許在青少年時期,比其他指數只結合體重和身高有較少的年齡依賴程度。

(六)食物供應(serve)

一份食物或部份食物(a serving or portion of food)

 

六、               研究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studies)

(一)研究參與者(participants)

    無論是參加臨床肥胖單位、社區計畫、學校、營隊或一次性計畫,這些研究計畫參與者包含:兒童、整個家庭,或只著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兒童與青少年的父母,此外,研究參與者皆18歲以下,而且他們會被認定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情形,如果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有下列三種情形:

1.      大於或等於成人身體質量指數為25標準的適齡相對BMI (greater or equal to the age equivalent adult BMI of 25)

2.      大於或等於適當年齡的第85百分位。

3.      大於或等於理想重高比的120%

(二)介入措施

    單獨使用飲食介入措施,或者結合一項或多項下列措施:

1.      身體活動

2.      行為治療

3.      修正和減少久坐行為

4.      認知治療

    在有效性方面,飲食加上另一項治療,例如:身體活動或行為治療,有短期的效果。

 

七、               研究品質(Quality of the research)

    系統性文獻回顧的作者表示,88篇文獻的異質性高,這意味著只有極少的結果可以被萃取來進行綜合分析和有效性的比較。此研究由49份文獻中的37個隨機對照實驗(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51個非隨機對照實驗所組成,超過2200位參與者參加的隨機對照實驗,加上非隨機對照實驗總共有將近6000位,在37個隨機對照實驗中,大部分是在美國做的。

    在隨機對照實驗中最常使用來測量體重結果的方法是體重過重的百分比,再來是標準化BMIBMI Z值,接下來是BMI百分比、身體脂肪百分比、除脂肪的淨體重(lean body mass)百分比、體重減少百分比。在非隨機對照實驗中的方法包含有,理想體重百分比、相對身高的過量體重(weight excess for height)和相對體重百分比、Rohrer指數、重高指數(weight for length index)BMI或相對BMI變化。

八、               研究結果(Results of studies)

    在擁有實驗組和對照組的8個隨機對照實驗的綜合分析顯示:在體重過重或肥胖兒童及青少年進行包含飲食組成的介入措施對減重是有效的。匯集治療後的標準化體重平均值差異(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1.8295% CI (-2.40 ~ -1.23),一個研究報告表示:在介入措施之後肥胖青少年顯著減少體脂肪百分比(3-6%),而另一項研究提及:20週的飲食和有或沒有運動的行為改變治療可導致將近3%體脂肪的減少。

    關於非隨機對照實驗,有12個研究表明:當使用一個對照組,此對照組可能是在減重等候名單(waiting list control)上,之後會提供治療的對照組、非肥胖對照(non-obese control)、肥胖對照(obese control)、介入互換對照(alternative control),當此對照組是為肥胖者時,顯示出有較多相對的體重減少。

   

1

建議食物選擇指引(Suggested food selection guide)

每組食物的每天份數建議量(2有提及份數大小)

兒童及青少年

4-7

8-11

12-18

穀類(包含麵包、米飯、麵食、麵條)

3-7

4-9

4-11

蔬菜、豆類

2-4

3-5

4-9

水果

1-2

1-2

3-4

牛奶、優格、起司

2-3

2-3

3-5

瘦肉,魚類,家禽,堅果和豆類

0.5-1

1-1.5

1-2

額外的食物(不可超過)

1-2

1-2

1-3

 

2

什麼是一份?一些例子

穀類、麵包等

2片麵包,或1個中等大小的麵包捲,或1杯煮熟的米飯、麵食、麵條,或1杯粥,或1杯早餐麥片或1/2杯堅果

蔬菜和豆類(選擇一樣)

澱粉類蔬菜

1個中等大小的馬鈴薯/山藥,或

1/2個中等大小的甜馬鈴薯,或

1個中等大小的parsnip

深綠色蔬菜

1/2個白菜,菠菜、菠菜、球花甘藍、花椰菜或甘藍

豆類或其他蔬菜

1杯萵苣或蔬菜沙拉,或1/2杯蠶豆、扁豆、豌豆、綠西葫蘆、豆角、蘑菇、番茄、辣椒、黃瓜、甜玉米、蘿蔔、瑞典蕪菁、豆芽、芹菜、茄子等

水果

1片中型大小的水果,例如:蘋果、橘子、芒果、柑橘、香蕉、梨等,或2片較小的水果(杏、奇異果、李子、無花果),或約8顆草莓,或約20顆葡萄,或1/2杯櫻桃,或1/4個中型甜瓜(如rockmelon),或水果乾(4個乾杏仁),或1-1/2茶匙葡萄乾,或1杯切塊水果/水果罐頭

牛奶、優格、起司和替代品

1250毫升或一杯牛奶(可以是新鮮、保久乳),或1/2杯煉乳,或40(2)起司,或250毫升(1)卡士達(custard),或200(1小盒)純優格或水果,

或另一些替代品:1杯加鈣豆漿,或1杯杏仁,或或1/2杯帶骨的粉紅色鮭魚

肉類、魚、家禽和替代品

65-100克煮熟的肉/(1/2杯剁碎或2支小羊排或2片烤肉),或80-120克煮熟魚片

或另一些替代品:2顆小雞蛋,或1/3杯煮熟的乾豆類、扁豆、鷹嘴豆、豌豆或蠶豆罐頭,或1/3杯花生/杏仁

額外的食物(我們偶爾可以包含的多種食物,它們一般有較高的脂肪、糖、千焦耳、鹽巴等)

1份額外食物(1 Extra) =

1個中等大小的蛋糕,或1個小圓麵包,或半條巧克力條,2杯甘露酒(cordial),或1罐無酒精飲料,或30克馬鈴薯片,1湯匙(20)奶油、人造奶油或油,或60(1湯匙)果醬/蜂蜜,或2球冰淇淋

2份額外食物=

1片披薩

3份額外食物=

1片肉餅

 

 

九、               飲食處方(Dietary prescriptions)

 

十、               致謝(Acknowledgments)

 

 

十一、       參考文獻(References)

Collins CE, Warren JM, Neve M, McCoy P, Stokes B.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which include a dietary component. Int J of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 2007; 5(1):2-53.

Flynn MAT, McNeil DA, Maloff B, Mutasingwa D, Wu M, Ford C, Tough SC. Reducing obesity and related chronic disease risk in children and youth: A synthesis of evidence with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Obes Rev.2006; 7 (suppl 1):7-66.

Reilly JJ and Wilson D. ABC of obesity: Childhood obesity. BMJ, 2006; 333:1207-10.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Systematic reviews – the review process, Levels of evidence. Accessed on-line 2006 http://www.joannabriggs.edu.au/pubs/approach.php#B

The Australian Guide to Healthy Eating booklet funded by the Commonw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Family Services under the National Food and Nutrition Policy program. Prepared by the Children's Health Development Foundation, South Australia and Deakin University, Victoria. 1998.

Adapted from Gehling RK, Magarey AM, Daniels LA. Food-based recommendations to reduce fat intake: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family-focused child weight management programme.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5; 41:112-118.

Pearson A, Wiechula R, Court A, Lockwood C. The JBI model of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 Int J of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 2005; 3(8):207-215.

 

 實證轉譯文章
 1.      新知宅急便:計步器與圖化記錄表會增加健走步數

2.      正文標題:體育課加入計步器與圖化記錄表介入措施,12週後可提升青少女之健走步數

3.      出處:

Lee, L. L.*, Kuo, Y. C., Fanaw, D., Perng, S. J., & Juang, I. F. (2011). The effect of an intervention combining self-efficacy theory and pedometers on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1, 914-922.

4.     網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082301

5.     內文:

結合自我效能理論與計步器之介入措施對提昇青少女規律運動效果

李玲玲1* 郭堉圻2 迪魯˙法納奧3 彭少貞1 莊艷妃1

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1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運動與健康科學系2

慈濟技術學院通識中心3

摘要

前言

規律運動對青少年的健康好處已在研究中多所實證,然而,青少年卻是規律運動行為下降最為快速的年齡層,青少女參與規律運動次數明顯少於青少男,運動強度也較低。因此,需要找出有效提昇青少女規律運動的介入措施,並評值其成效

 

實證研究

較之於一般傳統體育課,結合自我效能理論與記步器之體育課運動介入措施是否能提昇青少女有氧健走步數與心肺適能?

P16-18歲青少女

I12週結合自我效能理論與記步器之體育課運動介入措施

C:一般傳統體育課

O:增加有氧健走步數;次要結果:提昇心肺適能

 

研究方法

以隨機分配方法進行實驗,除常規體育課外,實驗組學生參與12週之青少女身體活動提昇介入計劃。自我效能為設計運動介入措施的主要理論依據;並提供實驗組學生計步器,在每位學生的走路或跑步記錄表中,為讓實驗組學生對其走路或跑步距離之改變產生具體之感受,本研究使用台灣地圖以圖標示各地景點及景點之間的距離,並以學校為出發起點,協助實驗組學生將其走路或跑步距離轉換為所抵達之景點與次數,並標示於上述地圖中,並據以作為目標設定之依據。控制組學生則參與常規體育課程。研究主要結果為有氧步數(即連續10分鐘不間斷的走路或跑步步數)之改變;次要結果為心肺適能。

 

 

評析、轉譯、應用

應用自我效能理論,增強實驗組運動自我效能,並以計步器與圖化健走記錄表,呈現具體行為改變,經過12週介入活動,實驗組青少女之有氧健走步數明顯較對照組增加;實驗組心肺適能有所提昇,但未達統計顯著差異。本實證研究發現:計步器與圖化記錄表會增加健走步數。

關鍵詞:青少女、自我效能、心肺耐力、體育課

附件四:證據等級II

證據等級

(1) JBI證據等級:所有的研究均依據下列分類系統的證據強度來進行分類。

l   等級I:證據來自所有研究均是隨機對照實驗之系統性文獻回顧。

l   等級II:證據來自至少一篇設計適當的隨機對照研究。

l   等級III-1:證據來自設計良好的非隨機分派對照研究。

l   等級III-2:證據來自設計良好的世代研究或最好是從多個中心或研究小組執行的病例對照分析研究

l   等級III-3:證據來自有或無介入措施的多元時間序列設計;或具顯著結果之無對照的研究。

等級IV:來自受尊重之學者專家的意見,這些意見是依據臨床經驗、描述性研究或是專家委員會的報告。
 芳草集
                                                  海外求知擴視野  學術服務存心中

醫療領域掌舵手  著作等身永傳承

 

考試院考試委員  李選委員口述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研究生 王霰邡撰稿

 

堅忍且卓越,海外求知擴展視野1980-1987年)

    李選委員,於1951年出生、成長於眷村,在1969年就讀軍校,畢業後陸續服務於國防醫學院擔任助教4年、台北榮民總醫院副護理長3年,1980年啟程赴美國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護理研究所自費進修碩士與博士學位,在美國的期間取得RNNP證照,且在美國Austin State Hospital全職擔任Nursing Supervisor之職位,透過五年扎實地訓練成就專業技能,並學習醫院管理、法規制定與品質監控,同時藉由論文發表及參訪許多知名醫院,培養寬闊的國際視野、卓越的溝通協商及時間管理能力。這段時間以堅忍的毅力、體力及卓越的能力,在生命歷程中同時擔任全職研究生、護理主管與母親三種角色。

 

愛的理念,深耕護理教育1989-2008年)

    李選委員於1989年應長庚醫學院吳德朗院長之邀請,擔任長庚護理學系首任系主任並創立護理研究所,從規劃系務與所務工作、課程設計、學生輔導、到師資培訓,學習以企業學校的角度運作,提升工作效能,收穫甚多。後續因照顧年邁雙親而遷居台中,將以上經驗應用於1996-2000年弘光醫專的改制成技術學院,以及1997年首創護理在職進修學士學位體制,於2001-2008年也以豐富經驗奠定中山醫大護理學院之創立與發展基礎。

    除了創辦多所護理院校,李選委員長期參與護理教育工作,秉持教育學生之愛與嚴格的理念,創造感動的學習情境,並啟發學生的潛力,因堅信沒有不受教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在教學之中落實教不嚴、師之惰之精神,並一同分享學生成長的喜悅,而且衷心期盼學生都能成為社會上有用之人。

 

拓展行政,領導台灣醫護專業未來發展2003迄今)

    李委員於2003-2008年票選擔任台灣護理學會理事長,期間遭逢SARS疫情,除快速因應SARS疫情,還為臨床護理人員爭取安全的執業環境;2005年於台灣主辦ICN23屆國際護師大會,當年共148個國家參與, 4800人參加,獲得ICN極高的肯定;2006年開始購置會產,成立國際研習中心,甄選海竽花為護師花與甄選護師歌,並爭取經濟部經費支持建構數位教學平台,建立多類科的專業認證機制,擴大辦理兩岸交流活動、增加會員人數近一倍,並協助衛生署舉辦海外國家護理菁英培訓計畫,致使台灣護理學會會務工作蓬勃發展。李委員於2013-2017年獲選擔任ICN亞太地區理事一職,積極強化台灣護理專業與國際接軌,除分享台灣的成功經驗,並引入國際經驗,以協助台灣護理專業之成長。

李委員於2008年獲台灣護理學會、全聯會、台中市護理師護士公會聯名推薦,經總統提名由教職借調擔任考試院考試委員,為醫事人員任用條例之修正、協助專技人員轉任公職,以及積極推動醫事人員臨床技能檢測等工作而努力。由於考試委員為特任官,此為首位護理人員擔任此職位,隔行如隔山,她秉持護理的關懷精神,以謙虛的態度,從研讀各種考試法與相關法規面開始、探究法規制定時的時空背景,多向機關首長與同儕請益以重新學習。李委員認為,學習雖是辛苦的,卻能讓人脫胎換骨與重新蛻變,增加自我的意義與價值。透過修法程序,期待日後專技人員於公立醫療機構可發揮其更大的功能,並建立更公平的競爭機制。

 

著作等身,傳承護理經驗與彰顯護理專業1977年迄今)

李委員期望能效法南丁格爾女士的精神,將自己的專業理念、經驗與工作成效傳諸後人,以發揮教育護理人與社會大眾的目的。自1977年迄今,陸續出版逾百篇期刊論文,且出版多本著作,如:實用精神科護理學新編精神科護理學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護理研究概論護理心神州行護理長的14把刷子護理督導長的十大魅力護理領導人的十大秘笈護理美學概論提升護理軟實力關懷溝通感動的力量感動服務理論與實務,書內豐富的內容可成為教師教學的參考並彰顯護理專業。

近年來李委員有感於護理人在工作之中總是抱怨多於感動,除了無法感受護理工作的重要性,還容易被負向情緒主導,倘若能經歷感動教育,協助護理人更懂得知足及感恩,進而將感動的智慧運用在工作之上,其工作價值及人生意義便隨之轉變,故李委員決心著作感動的力量感動服務理論與實務一書,除了闡述感動理論及感動服務的重要性之外,還透過許多古今中外生活中的小故事激發讀者的感動特質,亦期待護理人與讀者透過此書可以理解感動理論、領悟感動元素,培養自己心中源源不絕之感動力量,進而落實感動服務,並以身為服務者為榮。

 

給予後進學者的寶貴建議

    在教學、研究與服務並行的學者生涯中,李委員總結其心路歷程與經驗,給予後進學者寶貴的建議,首先,珍惜上天所賦予之才能,天生我材必有用,強健體魄、掌握各種學習機會,秉持勞者多能的原則。再者,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辛勤耕耘方能快樂收穫,須有能力方有實力,擁有實力方有權力。最後,成功的關鍵無他,掌握謙虛、努力與堅持的特質而已,以此與大家共勉。

(左圖為2005年在台灣主辦ICN第23屆護師大會,右圖為2013-2017年擔任ICN亞太地區理事,與ICN理事成員合影)

 國際護理榮譽學會 中華民國分會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護理學院A1318辦公室
 The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Lambda Beta-at-Large Chapter in Taiwan, R.O.C
聯絡電話(02)2966-1733
虛擬主機 & 網站維護威普網站